记一次深夜的刹那

森 00:09
等一下,就是说你这三年的时间,你看似只在学了一个东西,在转行,这是在职业路线上看。但是你在人生的角度看,你这三年他可能有另外的意义。

森 00:37
很多无意义也是有意义。在不同的角度上它意义是不一样的。其次是我们不能揪着某一个方向专看那一个意义。你又不能说我就是为了找工作的那我这吭哧吭哧整了三年,现在还没有找到,那就是无意义,或者是这个意义不大或者怎么样。不尽然,这个得你自己想,是你的功课。这个只是说我浅浅说一下,可能现在看这些事情,不会像以前一样,光就这一个地方去看了。

森 01:25
对,因为就像我之前在武汉那三年,我觉得没啥意义。就觉得我天天会绕着那个湖,天天跟那个湖都看厌了。他妈早上骑个车去看它一眼,晚上熬到晚上八点要打卡。然后又骑着车又看它晚上的样子,白天的样貌我看了,晚上的样貌也看了,那有什么用呢?没啥用。

森 01:50
周末的时候也没个朋友,就一个人走路走四五个小时走到武汉大学去。然后在路上听播客,有啥用?其实也没啥用,听的那个播客有一两个比较可以,但大多数都是口水话的播客。但你实际看那三年给我带来的东西和滋养,其实它不是在很表层意义的范畴类的东西。

L 02:30
对,可能没有获得一个很直接的物质反馈,或者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东西。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得到锤炼。

L 02:45
底色都变了。

L 02:49
当时你从去了以后开始更沉默寡言了吗?你去了以后,你居然还会关心别人了。

森 03:01
是吗?

L 03:02
是啊,比如说谁咳嗽了一下,你会问你感冒了么。

森 03:08
你看这就是不一样的角度。就是朋友关系的角度上他的意义,其实有很多很多意义。首先我们不要否认他,然后也不要先去评判他。我们就看它,而且你要用万花镜去看它,每一个能进的角色他他都有不一样的样子和样貌。

L 03:33
下一个问题,现在已经是一个迈入 AI 时代的这么一个设计师,那他怎么适应未来。

L 03:54
因为现在不是已经其实有UI设计师已经开始逐渐被替代了吗?

森 04:11
不是直面这个挑战,他已经是在那个挑战当中了。

森 04:21
第一是你要有个心理准备,就是趋势洪流不可挡,肯定会到那一步。不仅是你遇到挑战,是所有人类都会要面临。倒不是挑战,是要面临这个变化。对,特别是反正就是所有人类都要面临这个变化。然后就回归到我们这个角色和要谈论的这个场景下的话,就是设计师在AI来了之下该如何生存,该如何转变转型也好,或者是做响应。

森 05:05
它能够代替的是形式。虽说他有智力,有推理能力,推理能力和智力都会在很短的时间,两三年之内快速的超过人类。智力已经超过了,但是他推理逻辑能力现在还没有,但他也能够很快的超过。但是他只是一个脑子,他脑子他是要用很多工具才能够给人类做很多事情。

森 05:37
但是你设计师的话,其实就是今天那个人问的问题的一个母问题,你设计师的价值是啥?他可能不仅是这个角色的问题,他是所有职业角色的问题。就是你这个职业角色下你的价值到底是啥?你的价值是能够用 figma 用的很顺手,能够很快的产出一个 UI 稿,能够怎么样用这些形式,用这些工具去做事情吗?

森 06:13
那肯定不是,因为到时候 AI 两三年之后他也会,而且他速度比你快,一分钟处理一万张 UI 稿。第一是比不过他量大管饱,第二是它持续在成长,而且他成长的速度是非线性的。人成长可能还是线性的,就是一步一步地积累。

森 06:45
刚刚我们说了人就是 90% 都是在沉浸阶段中积累爆炸的物料,然后突然来一个爆炸带你去下一个阶段,人家不是这样搞的,人家是每一步都爆炸。所以他变革非常快。所以你要去认识到,第一是你职业角色下的价值是什么?第二是你个人的价值是什么。

森 07:07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回答,因为大家都会做这样的群体性思考,然后能够抽象出答案。第二个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就是你的价值是啥?你在这个角色下的价值是啥?不是你人的价值,这个问题就太宏大了。就是你在你的这个职业角色下的这个价值,比如说我的价值,我们来类比一下,因为这样说太泛可能 get 不到。

森 07:32
就用我来说,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不太理得顺。我的价值是啥?第一是我是野蛮生长上来的,然后其次是我东搞一点西搞一点,每每搞一点,其实都是野生去搞的。到了后面我才发现我的价值是,虽然说我很多年前我用的那个简历上的那句话,我说的是什么桥梁是吧?就是设计和工程的桥梁,它有点这个含义,但是它不仅是桥梁,还是桥梁左右的桩。你看我的设计水平是不是最顶的,那肯定不是。

森 08:20
我今天看你回答的那个问题,他有问到什么设计理论,用什么设计理论和方法论去怎么做的,是吧?我回答不出来,我不知道什么设计方法,我知道一些,但是我不是很系统的知道,然后也不是很熟悉的运用,大部分都不知道。这 xx 比较知道,他是个学术型选手,他背的滚瓜烂熟,他知道。

森 08:47
然后其次是我的视觉、我的产品设计能力,产品设计是个综合能力。这个我们单拎开来说。你说很顶吗?不顶,你说在中间吗?差不多在中间,然后这是设计层面。

森 09:10
第二是开发层面,那代码层面那就更惨了。你看我比得过公司招的实习生吗?比得过我们设计部的 xx 吗?也比不过,我比得过 cc 吗?比不过。我就是在设计师这个群体里面,稍微懂点代码,在设计师群体里面懂代码的中等水平,还不是拉到前端里面懂代码的这种的中等水平。

森 09:45
产品思维。这个产品思维和产品设计我们揉在一起去讲,因为不是一个点,光是产品思维的话我觉得还不够,而且也是一个中偏下。是我此时此刻下个阶段要去重点突破的点。因为我做了很多事情,有很多经验,知道自己缺陷在哪里。我有的是整体产品设计的那个手感,因为很多经验的积累,是来自于我之前的那些所谓积累的工作量的过程当中建立起的手感。

森 10:33
这个手感就好像一个屠夫每天早上七点去开门,卷帘门又又旧又锈,天都微微亮。他拿着钥匙,不用看,他就把那个钥匙给塞到了那个琐眼里面把门给拧开。然后把那个卷帘门提起来,很顺滑的经验过程。以及他在布置那个菜板案桌,把这个猪头放在上面,他就手拿起来,拿的时候也没看,放的时候也没看,可能还在听着当天的新闻,7点半的。

森 11:17
所以我很多经验是建立在手感上的。因为工作量足够多,我的平均工作量在我这个年纪的设计师或者是这个角色上面,其实做了蛮多。虽然说我没有系统化训练,但做了很多。所以在做的过程当中建立起的手感经验。就像刚刚那个描述,我知道这个锁眼在哪个方位,因为每天都是这样去开的,钥匙杵进去之后,就能把这个门给打开。所以说你看我几个层面都不是最顶的,甚至有一些是短板。但是你不能把我归结为一个纯设计师,你不能把我归结成一个产品经理,你更不能把我归结成我是个开发,我他妈开发个锤子。

森 12:15
甚至现在可能还积累一些微弱的管理经验,自然管理哈哈,做了这个管理的事情和动作。还是在这过程当中有一些收获,因为没做过和做过之后,收获还是会有。管理上当然也不是最顶,所以都不是最顶的,那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那就是我的价值就在于所有都不是最顶的,但是我触摸了所有的。

森 12:58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我隐约的知道我是这样的一个价值,但是我不承认,为什么不承认呢?因为我觉得不是一个专家。我在某一方面不是 most professional,就是最顶的专家。人们理想当中或者是你自我感受当中,你觉得要成为一个最厉害的人。那个最厉害的人要是一个专家,那我要成为很垂的一个领域上的专家,然后最顶,最有话语权。

森 13:42
所以很长的时间里隐约知道我是桥梁,然后我是有这方面的价值。但是我不承认,我不太愿意承认。因为为什么不太愿意承认?因为没有得到印证,然后后面开始做新业务之后,就从0到1开始做。

森 13:58
在做这个业务的时候,我担任什么角色呢?我担任就刚刚讲的所有的角色,我参与了 0 到 1 的整个产品设计的规划架构都是我搭的,我是那个蓝图的制定者,以及在有一些技术实现验证上,我是亲手写代码去验证的。哦哦 不对,我是和AI携手写代码去验证的哈哈哈,不是我写代码,我后面都是AI来帮我写,然后设计我画原型,搞了很多 demo 原型去把它串起来去验证这个产品的想法。你看每一项它都不是最顶,就是从单抽出来看你做的那个结果本身。但是结果不结果本身最顶不重要。因为我们在做一个完整的一个产品,完整的产品它需要一个一个所有的这一切恰到好处的一个值,然后才能够把最后把这个产品推出来。

森 15:21
因为前几天 xx 给我吐槽,他说现在有点乱,我说哪里乱?他说能力侧倒还好,他说产品功能规划和节奏上有点乱。他说缺少你这个又懂产品又懂设计的人,因为每一个角色,他站在自己的角色去和另一个角色对话。就像刚刚讲的,虽然说还没到隔岸对吼这么夸张,但是他这个隔阂和摩擦是很大的。那我就很丝滑,我能够和产品说,我也能够和开发说,然后我还能够和设计说,我本身自己就设计了。所以我能够很丝滑的传达所有的想法,和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帮助他们传达想法,以及把所有的这些想法凝聚在我的一个人身上去画这个蓝图。对,这就是价值。

L 16:21
就是两个字,大脑。

森 16:25
中枢。当然可能也没这么夸张,只是说我前面这段经历,能够让我踏实的确认我的价值是在这儿。一旦踏实的确认了我的价值是在这了,那我就可以很快的到下一个阶段。比如说我明确的知道我的价值是在这儿,我在哪些场景下怎么做事情。然后我的最长的长板在哪里,最短的短板在哪里,你就很快能够把自己梳理清楚了。因为之前梳理不清楚,是之前一直在纠结梳理前面的那一步。因为你都不承认这个,你还何谈梳理,是吧?这个问题的前面那个问题是为了解答什么问题来着?

L 17:20
就是 AI 时代…

森 17:24
所以说 AI 时代的两个价值,第一个是你职业本身设计师职业上的价值,这个可能有人帮你梳理,这个你可能先暂且等他们梳理,你就先看吧。然后第二就是你的价值,但这个你的价值又要等到你扬帆起航,在航程当中才能够说,就是你现在还在沙滩上。所以说但是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我们可以预演一下,因为我虽然说不是大模型本身的研发人员,但是我是应用层的,还是做过应用层的产品,天天接触到的这AI信息还是比普通的同学要多很多。对,还是可以预测一下,就刚刚做了一个预测,就是它量大管饱。他可以做很多,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超越人类,他不仅是超越人类,他超越很多。

森 18:18
第二是 UI 的需求会有变化。这个变化我们不能像 xx 他们说的会下降,这个不尽然,但是它会有变化,有可能会下降的变化,也有可能形式载体上会发生变化。第一是下降的变化,现在的变化就是说他很多操作很简单。比如说你现在有个super siri,super siri 它可以帮你订菜,可以帮帮你订东西,那你还装APP干嘛呢?你还要用手去点UI干嘛呢?那都不用做这些,那你UI拿来干嘛呢?那就UI需求量就变少了。

森 18:59
第二个是其他非变少的变化,非变少的变化可能就是载体形式,比如说眼镜,vision pro 它虽然说现在这么大这么厚,但保不齐五年之后你看一下那个 iphone 第一代是什么鬼样子嘛,保不齐五年之后他就是这个样子。你看我之前不是带了一个 facebook 那个眼镜吗?它载体发生了变化,UI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迎接的不是迎接它需求变少,也不是迎接他其他的,迎接的是这个变化。

森 19:30
那你怎么去迎接这个变化?那你就要去有信息量,有信息量你才能够洞察到变化。因为所谓的变化是通过洞察来的,所谓的洞察是需要有信息量。你光有个眼睛,你没有那个认知,那你肯定是看不懂的。那你的认知是怎么来的呢?那就是信息量,但是你输入信息量是怎么来的?信息量就是开门七点多开门,打开卷帘门的猪肉铺的那个大爷,天天听的七点半的那个新闻。

森 20:11
所以我们要保持觉知,拥抱变化,终身学习。你保持终身学习这一点,其实你就不带怕的。卧槽,因为很多人败在他没终身学习,他就停在那儿了,大厂的一堆全在拍死在沙滩上。

森 20:37
然后设计师的价值,回归第一个问题,虽然说有人可能会给你总结一下,但是我就浅谈几句。虽然我也没仔细想,但是有很多人问,面试的时候问,看到那个博客也有人讨论,然后巴拉巴拉。是什么是设计师?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嘛,什么是设计?设计就像你小时候玩捕鸟游戏,你用一根绳子,一根木块,然后一个簸箕,做了一个可以捕鸟的一个装置。这整个过程就是设计,你看整个刚刚那个场景下面,第一是有设计的手段,是要你手段就是思路,就是你脑子里面要想怎么捕鸟,你需要哪些物料和形式。物料和形式就是一根绳子,一个柱子和一个簸箕,那就支撑在那儿,还有个吃的,引诱他们,那你就把它拼出来了,拼出来的整个过程就是设计的过程,这是简单的设计,就是生活化和比较普通一点的设计。那高级一点设计比如排兵布阵。就是你开个店铺,其实所有的这一切你要决策,你要决策的时候的决策之前的东西,那就是设计。

森 22:13
那 ai 来了之后,它会带来哪些变化呢?对这个价值产生什么冲突呢?的确它会加快这个过程,因为它能够一分钟时间输出100个捕鸟的方案。你可能只想到一个,你为什么只想到一个呢?因为你爹是这样做的,你旁边的玩伴是这样做的,你之前的经验,你之前看到的,你之前的认知是这样。但是 AI 它为什么能想到100个呢?因为它集合了人类的认知,它集合了上下 5000 年的认知,所以他可以想到 100 个捕鸟的方法。

森 22:55
设计师这个职位到那个时候,它的价值又是啥呢?那就是脑子,也其实归根到底就是那个脑子。他无论怎么进化,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很难进化成像电影那样,就是非常科幻的那样的智能程度。也有可能,但是目前看可能有点悬。但因为我们就再活个七八十年,可能五六十年七八十年。但那个时候你都退休了,你都不用担心这个,所以我们就缩短到二三十年。

森 23:45
因为我们看职业生涯职业人生,我们看职业人生。职业人生的话那就二三十年,那就更不太会进化到科幻的那种程度了。所以他到不了那个程度,那就说明你的脑子是要超过他的。那你的你想一下,那你在你的这个职位下,你的脑子到底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L 24:13
我只是做一个执行岗,好吓人。

L 24:26
太太牛了。

L 28:27
有个问题,我很怕我做出来的东西,很难达到他们那几个公司的及格线。

森 28:39
第一,我们现在去哪家公司还不知道。第二,他们的及格线是啥你还不知道。你这就猜测了一个结果,没办法达到及格线。那针对这个结果而言,大概率是达不到高分线。高分线大概率是头几次达不到的,但及格线的话打个问号。这个问号就是等你确定去哪家公司做什么事情,以及那个事当中你摸索出了他们标准之后,才知道这个及格线是啥。过高分线我们一两次是拿不到的。

L 29:16
我心里好受多了。

L 29:23
这个逻辑真的很清晰。

森 29:30
对对对,不要过度担心,但是又不要不担心,我们要把握那个度,然后要看时间和空间。我们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内去思考问题的。不一样的时间和空间的节点思考同一个问题,它的变量和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刚刚那个问题放到半个月,一个月之后我们再聊一次。

L 29:56
又有一个问题,比如说360和滴滴最后都拒绝了的话。

L 30:02
一定会很挫败吗?然后在这个挫败。

森 30:06
怎么消化?

L 30:08
对,这是一个。

L 30:15
我觉得滴滴跟360的要求对我而言还是有点太高了。

森 30:21
我们不用具体分析具体的东西,需要讨论的是挫败本身。这个挫败本身无论是滴滴360也好,还是腾讯,还是换一家什么公司也好。如果面临这个挫败的时候,该怎么去应对,让自己好受一点和以及好受之后该怎么又重新再爬起来。

森 30:43
开始我们讨论的是这个问题,不是讨论哪家公司要不要我,或者是那个360挂了又怎么样,我们不是讨论那个问题。所以说就是拼心态,人不就拼拼心态。所以我现在觉得那些天生乐观的人,确实他们会有一些加成,在做事情上面对,因为他心态会比我们好很多,但这个也不重要,我现在心态也稍微好一点了。

森 31:12
刚刚就是题外话,第一就是接受事实,你搞了他妈半天,折腾来折腾去还不是没用,就没办法,那你这个日子不过了吗?那要过,那这个健身还要健吗?要健,该买的两个青苹果,今天还是买了。

森 31:51
首先有什么事情是遇到之后,一定是要死作为结尾的。如果不是那样的事情,我们就想一下该怎么开心快乐的过,以及接着再过。所以我们直接就讨论第二个,因为我们就不讨论怎么爬起来了,因为爬起来他一定是会爬起来的。因为你旁边不是还有朋友嘛,会帮助你爬起,我也会帮着你,我们不用担心怎么爬起来。

森 32:32
我们讨论第二个,第二个是怎么在扬帆起航,再重新收整,重新再开始。那就是先分析问题,前面几家不要,你那肯定是有哪里出现问题,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有些是浅层的原因,有些是隐性的原因。大多我们分析的是隐性的原因,因为浅层的原因一下子就能够看出来和想清楚。

森 33:23
第二个点的解决方案就是到那个时候我们开一个分析会,表层原因很快就能够识别和判断,所以那个不用太费精力,主要是隐性的分析,那肯定是有结论,那结论就是整改建议,那整改建议那就就整改呗,然后整改就是有针对性的,有周期实现的整改和做下一轮的计划。那就是到这一步就可以了,我们不用再推演了,因为再推演没意义了,因为再推演下去变量太多了,就不就不属于推演的范畴和能力范围了。

L 34:22
你好厉害,森老师我觉得你都变了一个人,你都现在都成我偶像了,你真的好厉害。

森 34:52
我之前脑子是糊的,我最近挺好,最近挺好。

L 35:06
你继续说。

森 35:08
趁着我宝贵的状态,这个状态不是每天都有的。

L 36:40
还有就是我很自卑在公司。

森 36:48
这个不仅是在公司自卑,你的自卑可能在其他方面也有。

L 37:11
太搞笑了。

森 37:12
我的底色很长一段时间都自卑,我现在也自卑。他自卑的方式和情景会发生变化。我们先说前面的自卑,第一是硬件条件的自卑,外观外貌这些,这个其实是有方式方法,只是你没那个决心。

森 37:42
然后第二种自卑是能力上专业能力上的自卑。因为你的工作是人生几大支柱中一个比较核心的一个支柱。所以你能力上的自卑其实也是有方式方法,那也是没有下定决心,工作量是重点,还是说那个工作量得堆起来,我们得把那个工作量给堆起来。因为我对你的工作细节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只能说到这个层面。然后工作量堆起来的前提,堆了一阵子的前提下,我们还去看这个方式方法对不对?不要一上来就买了一堆好文具,然后结果字没写几个,当然我也是这样哈哈哈。

森 38:39
所以说我们先开始先堆工作量,堆到比如说堆到你觉得有一阵时间了,那我们就看一下有没有好的科学的方式方法和前人经验交流一下。把他们再注入进去,他们是助燃剂,他们不是点燃剂,点的时候是工作量去点,你自己去点。他们起到的方法是让那个燃烧更有效率。

森 39:05
就像加汽油的时候,不是会有人加一瓶什么助燃剂,让他燃烧的更持久。更省油,因为它效率变高了,所以它更省油了。所以那些方式方法科学的东西,它是助燃剂而已,它是提高效率的。但你那个工作量都没有你提哪来效率提高呢?你首先要有那个量才能提效率。最后另一种自卑,它是一个更底层的东西。

森 39:39
比如说我想到我今天去 figma ,你说我现在硬件条件还行,然后长得也还行,穿的虽然不是很好,但也将就。你说专业上,专业上也还是可以,就在 figma 这个圈子里面还是可以。但还是有感到自卑的心态。

森 40:19
这个自卑它有很多很多因素,然后第一种因素是语言,因为我一上去说英语,你看这个露怯,你这个能力可能不是你专业能力,语言能力不足,那你上来说英语,虽然说能够接受互相能够 60% 有效信息的接收,以保证这个对话能够持续十分钟。但是整个他那个过程是一个不是丝滑的过程,然后你露怯的。

森 41:06
第二是陌生感,你陌生感的露怯和自卑,那就是底层的自卑。这个底层的自卑就是你不自信。因为你其他条件都OK的情况下,当然语言是其次,因为它不是一个核心的要素。虽然说你语言可能会漏怯自卑,但是抛开之外,其他条件也都不错。然后你也还行,然后就在东京,上门去交流一下,环境也挺好,然后也挺开心。当你面对一个陌生环境,陌生人或者是一个不熟悉的,所谓的陌生,陌生就不熟悉,所谓的这种不熟悉的时候,你的那个反应,你那个临时反应就透露出你底层的不自信。

森 41:55
你不自信,那你肯定会外显,别人能看出来。底层的自卑值得说太多了。所以我们谈能够控制的,或者能够迅速起效的。其实建立硬件条件和专业能力。这个是你可控性比较强的,是短期短阶段能够发生肉眼可见变化的。

森 42:38
但是自信的那个层面上的东西,你说要不要解决呢?他肯定是要解决,但是根的问题,但这个是长期的。因为正好这个问题它是一个从外围去向内去解决的一个解题思路。之前的很多解题思路都是从内去解决,然后影响外。但这个问题我很久都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很困扰。

森 43:14
这个问题我现在想了一下,他妈的这个问题我们就是换一个解题思路,从外面解来去影响里面。因为首先内外它的拉长的周期不太一样,里面那个是非常长期或者是贯穿一生的,然后外面那个是能够快速起效的,能够快速起效就代表着可控。我们先把自己硬件条件整好,专业能力变强,他会慢慢的渗透到里面去。虽然他不能够百分之百渗透,然后变成一个自信的人,但大概率在大部分场景下你能够 handle 了。你看我和之前比,我在大部分场景下还比之前好很多。然后不像在大学的时候,在超市排个队我都汗流浃背的,肯定不至于这样的。

森 44:10
我们就着手开始双线解决。就是内外一起,施加的力会分散更多的内里面。但之前的内在是分散的地稍微少一点,但还是要给,大概其实就是这个解题思路,我感觉因为你直接一下子要解决那个根源性的问题,第一它周期太长,你还是在和人的人性做挑战。然后其次你承受不起,因为你发现花了十年的时间你没解决好,没解决到你的预期,你承受不起这个结果。所以我们先解决外围,所谓的那个外围,它其实也不是外围了,其实它都其实是一体的。只是我们刚刚叙述的这个形容好理解一点。

L 45:21
确实很有道理。

森 45:25
你看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我之前两三年时间不太喜欢照镜子。自我欣赏的照镜子,以及在外面逛街的时候,突然有个镜面,它折射着你的脸的时候,你会刻意去看一下他。然后你看一下你的样貌,你觉得挺满意,或者是你觉得还行,这种正向的反应我失去了。

森 45:57
前两三年状态不好或者胖的时候,我特别是在街上一下子看到有个镜子,镜面折射出我的脸或者怎么样,我很不舒服,然后我就不想看,然后逃避。因为我知道我状态不好,但是我又没办法把自己救起来,然后只能在那个里面,我就不看那个镜子,你看现在我就经常看。

L 46:42
还真是。

L 46:53
我懂,但是你确实是说到那个点子上了,我之前是想的是工作上面只要说稍微获得成肯定就是有一点成绩了,可能就会好了。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的。

森 47:08
不能有点成绩,小一点的没啥用。

森 47:17
我们要整就整猛一点。

L 47:23
但我又觉得我整不了,懵的,我发自内心的觉得我可能职场就只能走到这个程度了。

森 47:33
你才30岁,32?你知道人的潜力和变化有多猛吗?

L 47:43
你这句话好燃,真的,我的天哪。

森 47:46
不不,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潜力,你活到 32 的今天,你是都没有摸到你潜力的 20%。什么是潜力?潜力就是你不知道的部分,你都不知道。那你怎么衡量它是百分之多少?你摸到了百分之多少呢?你坐标系都没有你连这滩水的水池有多深你都不知道。我们凭着前面的这个经验,前面的路,仿佛知道我这个潜力的耗尽,或者我这个潜力大概就到此为止。

森 48:26
你他妈放屁,这个潜力和年纪其实是有比较大的关系。你如果是50岁了,那那可能确实没啥潜力。你这个三十二。

L 48:50
就是因为我觉得比如说我看我身边的人,比如说像易云,你或者是什么别人。

森 48:56
我觉得我都不用看身边的人了。潜力就是自己的,它是没有对比性的。你一旦去对比,你现在去看你旁边,那就又陷入到经验主义的范畴里面的。

森 49:10
因为你习惯要找到一个坐标,找到一个对比去衡量一个东西,你一找吧,那就是找你周围的,一找你以前见过的那你以前的世界是有多大?是有特别庞大吗?你周围的人是特别优秀以及多样性有特别的多元吗?不见得。当然和成都比或者是和小地方比那可能是多元一点,但没有。你稍微尺度一拉大,无论是时间的尺度还是地域的尺度,多样性就很少。

森 49:50
所以说我们还是在不断的在和旧的比,和旧的自己比。旧的自己不就是你旧的脑子吗?你和你旧的脑子就这样去比,去衡量你的未来的潜力。你旧的东西去衡量你未来的潜力,那不就搞笑了吗?因为这里面有个核心的点,就是刚刚讲的那个时间,时间就是你的年纪,你的年纪还绰绰有余啊。

L 50:15
最黄金的时候。

森 50:18
对呀。所以说你看最近我在北京的时候和小童吃饭,我觉得他的思维转变的有点。第一是转变的变化有点大,但这个变化不是朝好的地方变,它是朝摆烂的地方变。他觉得他到这个年纪了,然后他拼不动了,以及他一直担心35岁之后怎么样。

L 50:44
我也是。

森 50:48
我们解决了刚刚那个潜力的认知问题,也就不会有35岁的那个问题了。因为你解决潜力的认知问题,那你就解决你的原动力的问题了。你的原动力燃起来了,然后是经久不息的,你就会马上做出变化和改变了。然然然后然后你那个工作量一上来,你都扬帆出海了,你都到下一个阶段了,那你不用担心35了。你都没在那个价值和故事体系里面了,你都已经你已经到下一个航海的路程里面了,所以你就根本没有那个问题。那个问题不是被解决的,是被消解的。

L 51:44
对。

L 51:46
你在发光。

森 51:48
很多事情就很搞笑,就是大家都觉得是个问题。我觉得我很多时候觉得那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你要抓住你核心的部分,你核心的部分就是你的原动力的核心,你的自信的核心。你的什么样的核心,我们抓重点,那些不是重点的就不关我的事情,我看都不看我想都不想什么35岁,什么互联网职场,那不是耗费你精力吗?一想这些,你就把你牵扯到那个叙述里面了,你就成为他们的一员,然后你就占用你精力,你天天工作都这么累了,你他妈还想其他的。我们要想我们活在这里不是想更重要的事情,更核心更更本质的事情吗?

L 52:42
对,激活了一下我的记忆。对我之前状态好的时候,我和他们根本就不一样,大家那个故事线的不一样。

森 52:53
不用说和他们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是我们的选择不一样。我选择另一种认知模式和我觉得我成为下一个更理想当中的人的一个认知。

森 53:21
为什么选择路径不一样?是我对这个事情的认知不一样,然后以及我解决了我的核动力原动力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原动力可能是煤炭和水蒸气,烧水发电。但我用的核能的,我核能是可以用几百年的。我就一个核原子在这儿,解决了核心问题,核能潜艇直接就冲了,然后动力十足的很。

L 54:00
太好了。

森 54:03
怎么能不相信改变呢,你看我 31 了,我这几个月的改变还挺大的。

L 54:17
想给你一键三连。

森 54:31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点,那个硬件条件不仅是外貌,还有你自己形容你自己的,你有一个好的发动机,但是身体这个车挺破的。

森 54:49
车挺破是个问题,就我们刚刚所说的所有的一切,它建立在你的这个车和你这个年纪这两个重要因素上面。有一个垮掉或者有一个不成立,那这个就有点难。就说你车要把它整好。

森 55:15
还有一个精力管理,我以前一直纠结做时间管理,然后做的越做越纠结越拧巴。因为我这个性格就不适合做那种精细化的时间管理,我要管理的是精力。因为我这个人是一个续航时间很短,但是冲刺力很强。我每天可能这个能量早上充满百分之百,然后上午如果做一些比较耗费能量的事情,一下子用到80%,剩下就20% 哈哈哈。

森 55:52
那我是这样一个模式,你要识别你自己的这个精力模式。

L 56:05
我好好想一想,信息量太大了,今天晚上幸好录音了。

森 56:15
天哪,感觉我好久没这种疯狂输出过了。

L 56:22
这也是加满油了。

L 56:28
这个思维好清晰,比喻又很恰当。

森 57:09
现在我是无论怎么样,尽量把自己想的给表达清楚清晰、精准和传达到位。以及即便里面有些瑕疵或者是有些不太好的,都还是尽量说出来会比较好。这个可能不仅是在我们这种谈话的内心里面,可能在任何关系上面也是这样。

L 57:55
也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

森 58:04
对,因为拧巴的这种状态太磨人了,就是太磨人了。你在工作上面更磨人,因为你工作是占大部分时间,你周一周五都在工作,你不好意思开口,或者你怕这样说又怎么样。然后你这个事情其实也做的挺好,但是你没办法说出来,或者你做的不好,但你是要想怎么能够圆过去。这个扯东扯西整了半天,那还不如实事求是,直接面对。

森 58:44
对,虽然说我说是这样说,但是之前也做的很不好,但我希望我后面做的更好。因为我就觉得个人的成长性,就是潜力的一个表述。只要抱有一颗不放弃的心,然后脑子不笨,然后周围有一群不是那种放弃成长的人,然后环境也还行,然后你还有一些物质上的目标,这个物质上的目标其实也挺有刺激作用的,所以整体你的成长性肯定是能得到保证的。主要是你别放弃,而且这个变化挺大的,真的非常大,我觉得我现在都没办法想象,可能三年之后我的样子。你的周围的变化因子之多,你的多样性和你的思考之本质,到了你没办法想象你一年之后、两年之后、三年之后样子。

森 01:00:11
刚刚我突然想到我们要达到一个境界,就是我想象不出半年后我的样子,甚至一年后、三年后的样子。因为我此时此刻我周围的变量如此之多,我的信心如此之足,我的成长性如此之揣不可测,让我甚至没办法想象我三个月之后的样子。

L 01:00:46
还整了个大排比句,真是出口成章了。

L 01:00:52
今天是满分作文。

L 01:00:54
但是我觉得真的好惊艳的一句话。确实最好是想象不出来之后是什么样子。

森 01:01:02
对,一切在变,但它有不变的部分。不变的部分比如说你和人的关系上是越来越浓厚,然后会很坚韧,这个是不变的部分。然后刚刚说的那个变的部分是另一个维度上的,这很好,它有坚实的内核支撑着你不变的部分,然后有其他的部分也是在发生变化,你整个人就很立体,整个人很有挺有趣的。其实你来这一趟,这个体验丰富多彩,层峦叠嶂,对,就很有趣。

L 01:01:44
好家伙这个。

L 01:01:48
燃起来了,就这个。脑子是一下燃起来。

森 01:01:57
我说给别人听,人家肯定觉得没啥哈哈哈。

L 01:02:02
那不是,这是进入状态了,这是跟那个那个播客讲,他很出名的那次的播客就是让万物穿过自己,我觉得你刚就是有点那个意思了。

森 01:02:18
好很多年张小雨也讲过,就是让这个流水流过自己,其实是一个道理。就让这些变化和它的变化因素都穿过你,你别拒绝他,你别去评判他,先穿过去再说。然后你要成为一个人类学家,去看待流过你的所有的物质,而不是一下子他一上来你就做一个评判,你就觉得这是好,这是坏,这是一个啥,这是怎么样。因为他杀不死你。他杀的死你吗?你让他穿过你,你就死了吗?你就生命就减个十点或者是扣个分吗?没有,啥都没发生,唯一发生的是你的心境,你的认知。你心境和认知决定了你让不让他穿过你。

L 01:03:14
你真的悟了心学,就是这个意思。

森 01:03:21
因为我前面几个月在非心境的现实层面上的打击有点多,我觉得那些我不可控,唯一可控的就是这颗心。如果连这颗心都不可控了,那我可能要疯。那没办法了就没办法,事已至此就没办法了,你做再多都没办法,如果你心都没办法稳的话。

森 01:04:01
其实你发现你是这样一个状态的话,你有一种刚洗了澡可以穿短袖出门的那种无敌的状态。虽然说他不是无敌,但他的状态是无敌。客观层面上是会感冒会怎么样。但你的当下穿刚洗了澡热乎乎的身体,然后穿个短袖就出去逛一圈,你还觉得挺热的,然后别人看还挺诧异的。但是你那个时候你觉得你是无敌的状态,所以他就是他心里面的那个描述。但其实他客观层面上不是无敌的,但是无所谓,我他妈就是无敌的。

L 01:04:45
应该说这无敌会在之后显化,而不是只是不是在现在显化。但是你此时此刻你觉得你无敌真的很重要。

森 01:10:58
我只觉得我现在这个状态的一个根基,就是我刚刚和你说的,我很放松,我这个放松是彻底的放松。因为大家看到过我丑陋的样子,看到过我好的样子和坏的样子,然后我能够把我的所有样子展现在你们面前,所以我的状态是很放松的。

森 01:11:26
对,但这种状态,这也是我需要面临的一个点,就是我不能光是吃这种状态。比如说有一次演讲的机会,或者有一次什么样的事情要做,这样的输出他做不出来。所以我得去想我该怎么做,或者是该怎么去营造这样的一个状态,让自己放松或者是调节自己。我的表达一定要在最安全和最舒适的情况下,我才能够做这样的表达。如果我不安全或者不舒适有顾虑,那我说不出话来,这个有点糟糕。这个说不出话来,是你没办法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表达自己的信息。第二是整个状态就拧巴了,你这个动作也好,或者你的神情表的表现,或者整个就变形了,那你整个这个氛围,你这个人就不对了。

L 01:12:50
确实。

L 01:19:01
一点半了。

森 01:19:02
什么一点半。

L 01:19:06
我说你那边一点半了。

森 01:19:09
卧槽,我这个电脑时间调的北京时间,我这手机是一点半了。

L 01:19:16
没事。